网球论坛

首页 » 种类 » 种类 » 万伯翱像父亲那样打到100岁愿意为网球推
TUhjnbcbe - 2024/5/5 21:34:00

贝雷帽、带国旗和奥运五环标志的运动服,是万伯翱常有的标志性打扮。从国家体育总局退休后,他每周打两场网球,其他时间写作、画画、办杂志、做公益,似乎没有闲下的时候。

40岁从部队转业到国家体委时开始学网球,万伯翱不仅自己打,还带动身边人打。年他组织全国新闻界网球赛,至今已举办18届,20多年风风雨雨成了中国新闻界业余体育赛事中的一项品牌。思维敏捷,身手矫健,万伯翱说这都是网球的功劳。“中国网球历史文化巡展”开启仪式上,中国老年杂志社记者卓成华在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采访了作为该博物馆“顾问志愿者”的万伯翱。他说:“我很荣幸参与到国家提倡的‘全民健身’大潮中,并普及这项过去只有少数人参与的运动。父亲万里喜欢打网球80多年,创造了亚洲吉尼斯多项纪录,他得过全国老年组冠军,我也得过。他老人家是中国网协终身名誉主席,打网球活到岁,我也争取向他看齐。”

1、创办全国新闻界网球赛

全国新闻界网球赛因新冠疫情中断,万伯翱就去参加一些网球宣传推广的志愿工作。中国网球协会、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主办“中国网球历史文化巡展”,他说自己作为网球人,又是中国网协副主席,推广中国网球更是义不容辞。“当年举办新闻界网球赛,我们的心愿是为那些常年奔波采访、伏案爬格子的新闻界同仁提供一个增强体魄的实战机会。”万伯翱说,“其间不断有新人、新媒体加入,老记者、老编辑等老新闻工作者也不离不舍,没想到能坚持20多年,并且成了媒体人以球会友的平台。”高中毕业后,万伯翱被父亲动员到河南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参加劳动,一干10个春秋。年在农场职工一致推选下,又作为首批河南工农兵学员,进入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学习。毕业后在部队工作了11年,转业进入国家体委,做过体委宣传司新闻官、《中国体育》杂志总编兼社长。万伯翱说:“大家都知道我父亲喜欢打网球,但我的网球却不是父亲教的。在学校上学、下乡去劳动,都没有机会。直到在部队,才有条件开始自学网球。年北京亚运会前我调到《中国体育》杂志,接触了媒体,于是萌生了鼓励更多新闻媒体人打网球,组织大家比赛的念头。”全国新闻界网球赛创办,万伯翱说有浙江日报社原总编江坪的很大功劳。“他当时也是浙江省记协主席,是个网球迷,每次国内外出差,总会买支网球拍回家收藏。他组织过浙江省新闻媒体网球赛,得知我也喜欢网球,就有了共同语言。一次我俩开会碰到,坐下来一合计,发起首届全国新闻界网球赛。”那次比赛,他们还成立了全国新闻界网球联谊会,江坪力荐万伯翱当会长。万伯翱至今仍感谢这位新闻界的伯乐,半是感激半是自豪诙谐地笑着说让贤的江坪“慧眼识英雄”了。有了这个组织,新闻界网球爱好者常常汇聚一堂,几乎每年举办一届的比赛,大家一边挥拍流汗,一边交流学习,切磋球艺。设男子单打、男女双打和元老双打等5个组别的赛事,新手老将同场竞技,一时成了新闻工作者翘首期盼的网球盛会。“开始只有7支队伍30多人,”万伯翱感慨地说,“到年,参赛队伍已有20多支,余名运动员参赛。加上裁判员、新闻界和地方领导及志愿者,每届都有余人的大会人员呢。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及一些省报的总编、副总编、记者都报名参加。中间因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和新冠疫情停了几届。”把一个业余比赛坚持了20多年全国罕见,有不少酸甜苦辣,但万伯翱说收获更多的是网球从小众走向大众,走向全民健身,给人带来活力无穷的快乐。

2、用网球见证对和平统一的向往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中国网球协会对这项业余赛事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特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伯翱像父亲那样打到100岁愿意为网球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