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国际*治局势动荡、通胀高企、经济低迷、美股暴跌,你是不是充满了忧虑?当我看到下面这段文字,精神为之一振,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产品、好行业啊!
这是中复神鹰招股书页的论述,这个不愁卖的产品就是碳纤维。
碳纤维往事
年,日本科学家近藤昭男博士发明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经过几次技术迭代,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已经成为碳纤维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产品,占据着碳纤维市场90%的份额。
年,日本东丽公司以二甲基亚砜法原丝技术建造了产能约为12吨/年的碳纤维生产线,这是全球首条碳纤维生产线,自此,日本东丽公司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碳纤维制造商,并领跑至今。
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成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研制”课题组,开启了对碳纤维的基础研究。由于体制、机制、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工业装备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从“六五”规划开始研制高强II型碳纤维(相当于T),历经20余年,产品性能指标始终达不到T的标准。
90年代,国外碳纤维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中国企业一直没有突破,无法实现规模化量产,无奈之下,只能从国外进口。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瓦森纳协定》,对于出口到中国的碳纤维一直实行严格限制。当时外国企业施行许可证管理制度,我国每笔碳纤维进口业务都要先办理最终用户承诺函。这种证明由企业发起,需要说明购买碳纤维的用途,还要前往北京,由商务部有关部门盖章,由国家层面进行担保,以确保碳纤维的使用符合要求,不会超出申请使用的范围。日本企业的销售部门拿到这个证明后,才能去相关部门申请出口许可证,只有拿到许可证,出口时才能正常报关。到了日本海关,工作人员要检查出口许可证,并核对上面所写明的出口碳纤维数量后才能放行。
更有甚者,有些年中国进口碳纤维的渠道几乎被完全阻断,我国碳纤维短缺,导致某些型号*机面临重新设计的风险。
即使到现在,国外仍对中国进口碳纤维施行限制,年12月22日,因日本东丽子公司出口碳纤维流入了未获日本《外汇及外国贸易法》许可的中国企业,日本经济产业省对该公司实施了行*指导警告,要求东丽子公司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并彻底做好出口管理。年2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行*命令,在联邦机构间展开为期天的审查,以解决四个关键产品供应链中的漏洞,其中包括碳纤维,主要目标是增强供应链的弹性,以保护美国免于未来面临关键产品短缺。(中复神鹰招股书页)
进口完全要看人家的脸色,价格当然由人家定了。年前后,从国外进口的碳纤维每公斤价格在元左右。从年开始,价格不断上涨,达到每公斤元左右。此后价格更是达到每公斤1万多元。
碳纤维的重要用途之一:导弹
*策支持
为了摆脱碳纤维“通知式涨价,赏赐性供给”不利局面,*府出台了一系列*策来支持我国碳纤维的发展。
1、国务院于年7月9日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8号),提出“以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为重点,积极开发新型超大规格、特殊结构材料的一体化制备工艺,推进高性能复合材料低成本化、高性能品种产业化和应用技术装备自主化。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并提高规模化制备水平,重点围绕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及其配套原丝开展技术提升,着力实现千吨级装备稳定运转,积极开展高强、高模等系列碳纤维以及芳纶开发和产业化。”
2、年11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67号),要求重点突破国产碳纤维的低成本制备技术、高端领域碳纤维制备技术,使高强、高强中模、高模、和高模高强碳纤维主要产品满足应用需求;同时,显著提升国产化装备的设计制造和二次改造升级能力,实现国产碳纤维产品系列化、工艺多元化、产能规模化,实现碳纤维制备技术从跟踪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使国产碳纤维技术、产品性能、生产成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具备产业竞争力;培育三到五家碳纤维龙头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碳纤维制造及应用产业链结构,形成碳纤维制备技术与产品有序竞争。
3、年5月8日,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碳纤维被列为关键战略材料之一,并要求到年,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要满足大飞机技术要求,国产碳纤维用量要达到吨以上;到年高性能碳纤维基本实现自主保障。
3、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碳纤维作为高端新材料纳入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范畴,提出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
碳纤维有什么用途?为什么制造难度如此之大?当前我国碳纤维发展状况如何,是否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最重要的是哪家碳纤维企业具有投资价值?回答这一系列疑惑之前,我们先了解碳纤维的一些基本知识。
碳纤维是什么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耐高温居所有化纤之首,在℃以上高温惰性环境中,是唯一强度不下降的材料,因此炭纤维在国际上被称为继石器和钢铁等金属之后的“第三代材料”。
它是用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是制造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良材料。一根仅有头发丝1/10粗细的碳纤维,拉伸强度可以达到钢的7~9倍,而比重仅是钢的1/4。
碳纤维用途
碳纤维之所以供不应求,在于其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且年下游行业发展迅猛。具体用途如下:
1、航空航天及*事用途
早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用F-14战斗机就部分采用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主承力结构。80年代,欧美国家将碳纤维大量用于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空客A和波音上的用量已占到总量的50%。
B-2隐身轰炸机亦采用碳/碳纤维来吸收雷达波以达到隐身的效果。
碳纤维在导弹上也有应用。采用碳纤维制成的导弹比钢质材料的导弹射程大约远0公里。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和“东风—31A”的弹头上,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巨浪-Ⅱ”型发动机喷管也采用了碳/碳复合材料。
即将交付的国产大飞机C尾翼主盒段和后机身前段使用了先进的第三代中模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CR复合材料(碳纤维预浸料、芳纶纸蜂窝、碳纤维构件)含量占比将超过50%。(中航高科年报26页)
航空航天碳纤维用量略有下降,排名第三,为14%、1.6万吨。
2、体育用途
体育器械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年据全球碳纤维用量第二,为15.7%,1.8万吨。
钓竿、高尔夫球棍、自行车、球拍是PAN基碳纤维用于体育领域的四个主要方面,它们占PAN基碳纤维体育用总量的88%。
3、一般产业用途
随着风力发电功率的不断提高,捕捉风能的叶片也越做越大,对叶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叶片的材料越轻,强度和刚度越高,抵御载荷的能力就越强,叶片就可以做得越大,其捕风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轻质高强、耐蚀性好、具有可设计性的复合材料是目前大型风机叶片的首选材料。
风电叶片是碳纤维最大细分市场占比28%,3.3万吨。风电和体育两大应用主导市场还会持续多年。(林刚语)
汽车轻量化,轻量化技术是汽车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碳纤维在汽车驱动轴、车身、车门、底盘、横梁、油箱、悬臂梁、板簧、减速器、变速器支架、座位架、CNG瓶、保险杆、座椅、行李箱板、导流罩、侧护板和方向盘等部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占比达到8.1%。碳纤维对未来的飞行汽车更是不二选择。
小鹏飞行汽车
建筑工程也有大量应用,湖南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国内首座碳纤维斜拉索车行桥聊城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已正式通车。这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碳纤维索斜拉桥。该项目由中国建筑集团第八工程局牵头承建,柳工集团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碳纤维复材斜拉索锚固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南京海拓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索体的制造,中复神鹰提供了碳纤维。
建筑占比3.6%。
国内首座碳纤维斜拉索车行桥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碳纤维在压力容器、海洋探索应用、原油开采、电力领域等都有所应用。
炭纤维分类
炭纤维按原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聚丙烯腈基(PAN)炭纤维、沥青基炭纤维和黏胶基炭纤维。PAN炭纤维占比80以上,光威复材、中简科技、中复神鹰三家公司的碳纤维产品均为PAN纤维。
根据产品规格的不同,炭纤维目前被划分为工业级和宇航级两类,亦称为大丝束炭纤维和小丝束炭纤维。通常把48K以上炭纤维称为大丝束炭纤维,包括48K、60K、K、K和K等。小丝束炭纤维初期以1K、3K、6K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12K和24K。
小丝束碳纤维性能优异但价格较高,一般用于航天*工等高科技领域,以及体育用品中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类别,主要下游产品包括飞机、导弹、火箭、卫星和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等。一般认为40K以上的型号为大丝束,包括48K、50K、60K等。k以上为巨丝束。大丝束产品性能相对较低但制备成本亦较低,因此往往运用于基础工业领域,包括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能源等。
年大丝束产品份额与小丝束相当,均为大约43%。年民用航空市场依然疲软,而风电市场依然增长(这其中包含了部分24K合股丝和部分25K)。总体上,对于碳纤维工业应用,成本是永恒追求,从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大丝束(巨丝束)是主要的降低成本的思路,所以,它不仅会通过低成本扩大工业方面的应用,也会不断吞噬成本较敏感的小丝束传统市场。
(K:表示碳纤维丝束的单丝根数,1K=0根)
PAN基碳纤维的核心技术为原丝制备技术,原丝纺丝工艺可分为湿法纺丝工艺和干湿法纺丝工艺。湿法可纺制大丝束碳纤维,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使用成本;干湿法可以实现高速纺丝,生产出的碳纤维表面缺陷少、无沟槽,因而更易于制备高强度的碳纤维。
中复神鹰在国内率先突破T级、T级、T0级干喷湿纺核心技术,在干喷湿纺碳纤维的技术成熟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光威复材、恒神股份过往以湿法碳纤维为主,近年来逐渐突破了干喷湿纺工艺技术,中简科技主要生产湿法碳纤维。
按力学性能的不同分为通用型纤维和高性能型纤维。通用型炭纤维强度为0MPa、模量为GPa左右。高性能型炭纤维又分为高强型(强度MPa,模量GPa)和高模型(模量GPa以上)。强度大于MPa的又称为超高强型;模量大于GPa的称为超高模型。
由于日本东丽建造了全球首条碳纤维生产线,且市场地位最高,因此市场上对碳纤维T(抗拉强度大于Mpa)、T(抗拉强度大于Mpa)、T0(抗拉强度大于0Mpa)等不同型号的叫法,都是沿用或对照日本东丽公司的碳纤维牌号。当然,抗拉强度越大,技术含量越高。中复神鹰目前已经停止制造T产品了。
当前的问题
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碳纤维产能国,而且,从各家企业公布的扩充数据来看,中国在产能上能较长保持第一。但是,进口3.3万吨仍大于国产2.9万吨,而且出口基本为零。这就说明,与国外的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原丝质量与国外比还存在差距。由于国产碳原丝在生产过程中大部分采用民用腈纶原液,杂质含量较高,造成碳纤维性能不稳定,离散系数较大,产品成品率较低。
②大部分国产碳纤维未经过表面处理,制成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偏低。没有经过表面处理的国产碳纤维不能用作高性能要求的先进复合材料增强体,也不能在航空、航天等国防部门中用来制造主承力构件。
③尚未形成经济规模,价格太贵,成本组成不合理。国产碳纤维目前售价太高,远高于国外进口的价格。究其原因,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如成本结构存在问题,中复神鹰的制造费用占比51%,中简科技为76.4%,光威复材为66%。
④品种单一、规格单一。国产碳纤维品种偏少,质量稳定性差,难以完全满足市场应用要求;宇航级碳纤维大部分依赖于进口。例如中简科技主要产品为T级,光威复材主要产品也是T级。
碳纤维企业哪家强
中国当前领先的碳纤维企业:上海石化()、中复神鹰()、中国宝武、中化集团(兰州蓝星纤维有限公司)、恒神股份()、吉林碳谷(877),民企只有光威复材(699)、中简科技(777)及新创碳谷。
上海石化当前吨产能,在建产能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Κ大丝束碳纤维项目。
吉林碳谷,设计产能4.5万吨。
恒神股份,主要为T级湿法产品。碳纤维销量吨,为销量第一。年扭亏为盈1.49亿。
综合销量、技术、盈利情况等方面的情况,我们选择中复神鹰、中简科技、光威复材做主要对比分析。
1、光威复材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证券代码:699),成立于年,隶属于威海光威集团,是致力于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为陈光威。
年,陈光威接管濒临倒闭的镇办小厂,成立光威公司,专门生产钓竿。用10年时间,光威成了全球最大的渔具生产基地。年,陈光威提出“跳出院墙,围着院墙转”的新思路,即围绕钓具行业上下游和横向领域进行拓展。一方面围绕钓具横向发展,另一方面向上游碳纤维行业拓展。
年,公司GQ碳纤维各项指标达到T级水平,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碳纤维工程化企业,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年,公司突破T级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初步实现航空用碳纤维国产化目标。
年,公司完善产业链,突破T级碳纤维工程化关键技术。
年末,发行人干喷湿纺工艺TS级碳纤维已小批量试生产,形成试运行产能。
年上市发行9,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发行价11.26元。市值为9/0.25x11.26元=41亿。营收由年9.49亿增加到年26亿,增长2.7倍,复合增长率为28%,净利润由2.37亿增加到7.58亿,增长3.19倍,复合增长率为33.7%,市值有41亿增长到亿,增长6.6倍,复合增长率为60%。
年公司碳纤维及织物销量361公斤和,平米,销售额为4.97亿,占比52%。年碳纤维及织物销售额为12.7亿,销量为公斤,占比48.9%。毛利率为70%。
公司碳纤维产能为+吨,产能利用率采用21年的78%,单价假设不变为65万/吨,则年炭纤维销售额为*0.78*65万=33亿。
假设碳梁和预浸料营收不变,理论上年营收最高可达33+8+3=44亿,净利润率40%,则净利润为17.6亿元。
实际上,要达到上述数据存在较大难度,主要是因为公司客户高度集中,第一大客户年销售额为10亿,占比40%,前5名客户销售20亿,占比77%。年新增吨产能为大丝束碳纤维,需要公司再拓展新的客户,存在不确定性。
一点疑惑
据《民族之光:陈光威传》记载,在第一条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正式投产之前,陈光威的次子陈洞从美国留学归来。出国之前,陈洞在光威的钓竿生产一线工作,回国后,又扎根在碳纤维研发、生产的一线。千吨线投产之后,陈光威把碳化部门划出来让陈洞负责。后来,陈光威因病长期休养,陈洞便接手了光威碳纤维的技术、研发、生产等全部管理工作。
通过以上陈述可以看出,陈洞具有丰富的碳纤维生产、管理经验,但是,陈洞只是担任光威集团副董事长,没有在上市公司担任职务。是否与其持有美国(?)绿卡有关?毕竟公司第一大客户为*工企业。
主要产品工艺
GQ(T级),1K/3K,湿法工艺;
GQ4(T级),12K/24K,湿法工艺、干湿法工艺;主要产品
QZ/QZ(T级),6K/12K/24K,湿法工艺、干湿法工艺;吨产能,仅能满足验证及小批量交付需求。
QZ(T0级),12K,湿法工艺;
QM(M40J级),3K/6K/12K,湿法工艺;没有量产
QM(M55J级),3K/6K,湿法工艺;没有量产
2、中简科技
中简科技成立于8年,属于民营企业。年上市,发行万股,发行后规模为4.4亿股,发行价格6.06元,市值26.6亿元。
年碳纤维收入3.19亿,占比77.6%,总净利润2.3亿。
客户高度集中
第一名客户销售额为3.27亿,占比79.59%,前五名销售额4.08亿,占比99%。
公司产品
公司客户高度集中,那么产品必然单一,主要为国家航空航天领域的批量应用。产品主要是ZT7系列(高于T级)高强型碳纤维。
目前,可生产高强型ZT7系列(高于T级)、ZT8系列(T级)、ZT9系列(T0/T1级)和高模型ZM40J(M40J级)石墨纤维。
国产T1级碳纤维材料制备技术研发、ZM40H(M40J级)碳纤维制备、国产M60J级超高模量碳纤维、9H碳纤维制备、8E碳纤维制备技术处于开发阶段。
上市减持
上市后股东减持本无所厚非,但是中简科技股东减持有点迫不及待且数量比较多。上市还未满一年,范春燕及一致行动人常州三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赵勤民、常州市涌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就发布减持公告,每人计划减持比例为总股本3%,共9%。袁怀东、施秋芳夫妻两个紧随其后。
公司股权分散,股东关系错综复杂,缕清他们的关系有点烧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3、中复神鹰
公司6年成立,实控人为中建材,法人为第二大股东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国良。
年,中复神鹰碳纤维产量.21吨,占国内总碳纤维产量的比例达20.98%,在国内碳纤维产量中名列第二位,市场占有率达7.43%。
公司系统掌握了碳纤维T级、T级、T级、M30级、M35级千吨级技术(规模产业化)和M40级、T0级百吨级技术(工程化)。
主要产品型号包括SYT45(t)、SYT45S、SYT49S(t)、SYT55S(ts)、SYT65(t0)和SYM40(m40j)等,涵盖了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等类别。
年1月,公司“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国内碳纤维领域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企业,奠定了公司在国内碳纤维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中简科技简要比较
中复神鹰制造费用最低,说明公司的生产工艺较有优势,这一点也是宋志平看重张国良的原因之一。发展碳纤维,只有实验室技术是不行的,必须要将其产业化才能降低成本。张国良在纺织机械装备制造领域打拼了10多年之久,有丰富的装备制造经验。
在产品型号、技术、产能、客户集中度,中复神鹰都有优势。公司毛利率低的原因是,主要是民用品,其他两家是*用品。公司募投项目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分别投入2.3亿和3.6亿,计划向高毛利的航空航天领域发展,当然这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
公司年销售单价为180/吨,假设全部投产为00吨,净利率20%计算,则净利润为180*00*0.2=9亿,当前市值亿,市盈率为31倍。
当然,上述计算只是理论,随着碳纤维企业纷纷扩产,竞争势必加大,能否保持21年的销售势头,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民族之光——陈光威传》,陈润谢再红邱恒明
《高性能化学纤维生产及应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高性纤维》,朱美芳
《绿色复合材料》,唐见茂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
《碳纤维复合材料》,罗瑞盈
《高技术纤维概论》,西鹏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唐见茂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