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国际乒联首席执行官丹顿的一封公开信“激起千层浪”,他透露,国际乒联设立的世界乒乓球公司已做好规划,未来将每年推出三到四个“大满贯”赛事,这些赛事将和单项世锦赛并重甚至反超,而两年一次的世锦赛将有可能只保留团体赛。这封公开信随后引发各方争议,就连乒坛第一位大满贯球员瓦尔德内尔都站出来反对,使得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不得不亲自出来澄清,说这只是丹顿个人的想法。
实际上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国际乒联就开始实行多次乒坛改革,当时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如何维持”观赏性”和“竞技性”的平衡是发展这项运动的重要课题。接下来就来回顾一下此前乒坛的几次重要改革,看这些改革是否起到应有的效果。
一、国际乒联年修改规则,要求两面胶皮必须红黑两色
很多球迷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正规比赛中选手的球拍要红、黑两色,实际上这个规则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国乒球员蔡振华。原本乒乓球球拍的两面大多都是黑色胶皮,当时的蔡振华是左手横拍,两面反胶的打法,但有一次他训练时发现,废旧反胶的性质跟防弧胶类似,有利于消除弧圈球的强烈上旋,而且回球的前进力极弱,即使在用力加转时,回球也常常出现不往前走的现象。由于废旧反胶的外形与颜色跟正常反胶一样,蔡振华灵光一现,将废旧反胶贴到另一面,然后在比赛中两面不停地倒转,这样对手就很难猜到自己回的球到底有没有旋转。
年世乒赛,蔡振华把两面异质同色胶皮倒板用到了极致,他当时的球拍两面是同色的反胶和防弧胶皮,他转拍的速度极快,只有他自己知道用的是哪一面胶皮在打。最终在那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只丢掉了男双一块金牌。世乒赛过后,很多人开始研究蔡振华两面异质同色胶皮倒板技术,但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最终国际乒联为此在年修改规则,要求两面胶皮必须有足够大的反差,而后又规定必须是红黑两种不同颜色,这样便于运动员通过颜色判断对方胶皮类型,从而判断来球性质;且球拍表面附着物光泽度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以防止在比赛过程中影响对方视觉。这项规则让蔡振华转不了拍子,生生把他逼得退役。
但事后蔡振华承认,自己那样打观众看不懂,观赏性不足,的确不利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在之后的三十五年间,乒乓球拍胶皮都是红黑两种颜色,人们甚至将乒乓球运动称为”红黑运动"。这项改革让乒乓球的比赛更加公平,使得当时世界乒坛的竞争更加激烈,提高了收视率,同时赋予了乒乓球运动“红黑”的颜色象征。
二、小球改大球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队囊括第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7项冠*之后,就有人提出把乒乓球加大以限制国乒,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而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由于38mm球的速度过快,旋转太强,回合数太少,有时观众还未看清,胜负已经决出,这大大削弱了乒乓球爱好者的兴趣。
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在吉隆坡通过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年10月1日起,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从而取代38毫米小球。这两毫米的差距让乒乓球运动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在击球速度方面,动态测量的数据表明,大球击球后的运行速度明显低于小球,两者之间每秒最大相差2.4m,平均速度降低13%;旋转方面,运动员拉弧圈的旋转,大球和小球的转速最多可差27.7转,旋转速度降低21%。总的来说,大球比小球打起来速度较慢,旋转更弱,这从根本上提高了回合数,从而增加了观赏性。
改用大球对国乒影响明显,由于在打法和传统训练方法上的限制,中国乒乓球选手重速度、轻旋转,大多以快取胜,所以球体增大、速度减慢、回合增多对中国队来说绝非好事,在这其中对刘国梁、孔令辉的打击最甚。蔡振华曾表示:“球变大后速度减慢,旋转变弱,对刘国梁这样技术精巧的选手来说,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刘国梁习惯在比赛中计算,球变化之后把握起来难度不小。跟瓦尔德内尔相比,以往刘国梁发球占上风,可现在这种优势变小了。”最终刘国梁“败”给了大球,被迫退役。
大球换小球的确有效地增加了回合数,但也并非没有坏处。有人说,大球时代充斥着的是呼啸而来的暴力弧圈,而失去了老瓦、孔令辉这样细腻灵巧的技术和轻盈翔动的风格,这或许就叫做有得必有失吧。
三、每局21分制改为每局11分制
在第46届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代表大会通过了对乒乓球比赛制的改革。乒乓球比赛记分制的改革主要由3个环节构成:局数由3局2胜或5局3胜,增加到7局4胜或9局5胜;每局21分减少到11分;发球由5个一轮减少到2个一轮。新赛制从年9月1日开始实行。
11分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让比赛更加紧张激烈。
二、要求运动员从第一分开始就必须进入状态。
三、每轮只有两分发球减少了发球抢攻的威力。
四、11分制的球员运动量并没有减少,它要求球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承受更高强度的对决。
尽管11分制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对运动员的技术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以发球和前三板见长的中国队,在发挥这种特长的时候,以往均是利用5分一轮的不同组合,形成鲜明的战术思想和极富变化的战术手段来克敌制胜。现在每轮发两个球,大大削弱了这种组合变化的整体威力。新规则出台后,国乒连续丢掉了巴黎世乒赛和雅典奥运会的男单冠*,尽管后面国乒再次展现出统治力,但相比以往与世界其他选手的水平还是更加接近了。
除此之外,在赛制方面国乒乒联还限制了奥运单打的参赛人数;取消双打并将其移到团体赛中;在东京奥运会还增加了混双比赛。这些改革都顺应了乒乓球的发展趋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遗憾的是这些改革并没有促进乒乓打法的多样性发展。
四、总结
正如前文所言,在一项运动的发展中,维持“竞技性”和“观赏性”的平衡非常重要。国际乒联做出这么多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增加比赛悬念,缩小比赛差距,调动各国运动员争夺金牌的积极性,提高观赏性,吸引更多的赞助商和观众。而丹顿提出打造乒坛大满贯也是为了同样的理由。但世乒赛作为一个从年就开始的、具有近乎百年历史的世界大比赛,直接取消其单项赛事显然有些不妥。现在的赛制是奥运四年一度、世锦赛单项赛和团体赛隔年举行,两年一度,这些传统大赛很难取消。相比于网球,乒乓球作为一种室内运动,在举行时间方面有更多的调整空间,国际乒联或许可以减少公开赛的数量,在每年四季举行一次积分多、奖金丰厚的大型赛事,这样可能更为合理。
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