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论坛

首页 » 种类 » 锻炼 » BAT体坛争霸
TUhjnbcbe - 2023/7/10 21:24:00

龚宇最近半年的心情应该不错。

爱奇艺自今年3月份上市以来,无论在业务表现还是财务成绩上都颇为亮眼。

最直观的是股价,发行价18美元,最高点时曾经到达了44美元,截至今日收盘为28.59美元,上涨了58%。

不久前发布的Q2财报,总收入为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运营亏损也收窄至22%。截至年6月30日,爱奇艺会员规模达万,同比增长75%。

但相比于这些数字,不久前刷屏的爱奇艺独播国民爆款剧《延禧攻略》更能让普通用户感受到爱奇艺的丰收:其靠着这一部剧就掠得亿的播放量。这些播放量将会最终在爱奇艺的Q3中体现出来。

而后爱奇艺似乎信心大增,主动响应*策号召,抹去前台播放量数字为热度,将刷量产业链逼入死角。

中国的Netflix欲以更快的速度攻城略地,美国奈飞由于种种考量一直未进入体育直播市场,上市高光之下的爱奇艺,却即将大*压境。

但体育版权市场复杂,AT早已刀枪在列,贸然进入的爱奇艺无论在资金还是流量上都不占优。在迎来爱奇艺后,体育直播也已然聚齐了BAT三巨头。原本就颇为凌乱的体育版权市场,又增添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体育直播市场BAT大*压境

版权市场是销金窟,体育版权更是个无底洞。早期的体育直播玩家死伤惨重,乐视体育倒下,暴风体育退出。还能一战者寥寥,掰着手指头也就剩下根深蒂固的央视和BAT三家互联网巨头。

而随着8月6日新英体育将旗下互联网平台与爱奇艺体育频道合并为统一的“爱奇艺体育”平台,新英体育各互联网终端全部更名为“爱奇艺体育”。

标志着爱奇艺正式全力挥进体育版权市场,考虑到爱奇艺背后大金主百度,此番体育版权市场已然三巨头齐聚。

①爱奇艺初露锋芒

与爱奇艺合并的新英体育,其核心资产有两个:一是英超/赛季至/赛季的中国内地与澳门地区的独家转播权;二是年1月1日至年11月30日欧足联国家队系列赛事(包括年欧洲杯预选赛与正赛、年世界杯欧州区预选赛等)的新媒体独家版权。

当年为了拿下公认最贵的英超版权,新英体育付出了10亿元的代价,平均每年需向英超支付1.67亿元。

此前成立两月的爱奇艺体育,重量级版权不多,集中在网球和高尔夫球方向,如PGA锦标赛(棒球)、澳网公开赛,ATP巡回赛(网球)等,这些比赛虽说是在国外商业化程度很高,但是在国内,依旧太过小众。

与新英体育的合作为爱奇艺带来了受众更广的足球赛事,新合资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天,就收到了首笔5亿元的融资投资方为IDG资本和汇盈博润。而在9月5日爱奇艺体育举行融资发布会,宣布8.5亿A轮融资完成,投资方为IDG资本、汇盈博润、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和中国健腾体育产业基金、曜为资本。

足球、网球、高尔夫成为爱奇艺体育发力的三个主要方向,但体育直播这条路,初生的爱奇艺体育面临的对手不比传统的长视频少。

②阿里优酷高歌猛进

阿里这两年也大举攻入体育版权市场。其主要阵地有两个:旗下直属的优酷和亲密的战友苏宁体育。

优酷此前的业务方向并没有和体育直播产生太多关联,其最多也不过是每每在一些重要的赛事,比如: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世界杯来临时,才会抓紧时间蹭热点,购买点播权。

但体育版权之于大文娱,终究是阿里不过去的坎。所以在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优酷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就在俄罗斯世界杯开赛前不到20天时,优酷以16亿元天价从央视手中购得带央视台标、解说和广告的世界杯直播版权。

看起来这并不是一个好买卖。首先合作条件苛刻,转播时要带上央视台标和解说;其次高达16亿的版权成本,几乎注定就是给央视爸爸白送钱,根本不可能回本;最后仓促的时间,优酷难以将版权效果最大化运营。

但阿里并不仅仅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虽说账面上的数字注定血亏,若此一役能在战略上达到进*体育直播敲门砖的目的也可以接受。

世界杯结束后阿里公布的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借助于俄罗斯世界杯在平台的播放,优酷日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还有万人在优酷收看了法国与克罗地亚进行的世界杯决赛。整届赛事中,“观众数量峰值更是超过了中国春节期间最多人观看的节目”。

优酷转播世界杯阿里是锋芒初露,随后与苏宁体育的深度联姻方是显现野心。

7月19日,苏宁体育和阿里大文娱宣告达成战略合作,除了参与到前者的A轮融资,阿里的优酷体育也将与苏宁的PPTV形成联动。

PPTV拥有欧洲五大联赛、中超、亚冠、国足、欧冠和欧联杯的直播版权,是国内囊括足球赛事版权最丰富的平台,优酷体育借着东风也撬开了体育直播市场的大门。

③腾讯体育精耕细作

比之于爱奇艺和优酷的动作频频,体育直播的老玩家腾讯就显得成熟和佛系很多。腾讯惯用的策略就是锁定某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核心资源,然后全力运营。

而不是对于各色版权进行狂轰乱砸,这种更精准的目标打击,往往能够取得极佳的效果。腾讯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影响力宽广的NBA。

腾讯早在年就以5年5亿美金的价格拿下了NBA的版权进而全渠道运营。在去年,腾讯的在NBA业务上实现了收支平衡,顺势推出的会员业务收入,比重也占到了20%,比之于其它还正在大肆烧钱的玩家,这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借助于为NBA打下的新市场,腾讯体育也受到更多国外组织或机构的青睐,接连拿下了NFL、NHL、MLB和F1的独家新媒体权益。

现在,腾讯体育为会员开通的权益包括:NBA全网独播、英超直播、NHL独家直播、NCAA独家直播、F1直播以及多项综合体育赛事。

无论是在内容的整体实力还是赛事的运营效果上腾讯体育都着实是不容小觑的玩家。

病态的体育版权,巨头可有良药?

相比于国外商业程度极高的体育直播,中国在版权市场的形态还处于攻城拔寨的掠夺地盘阶段。空有宽度,却缺少精细化的运营深度。

似乎各家互联网巨头都在长视频影视版权争夺中形成了惯性认知,觉得拿下版权就能够安枕无忧,坐等播放量、用户量蹭蹭往上涨。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忽略了体育赛事和娱乐化内容本质属性的不同。

影视娱乐剧更像是一门“快”商业,如果剧本质量高、有流量明星担当再加上合适的宣推手段,其实很容易聚集起大量的流量,然后在广告端进行招商变现。

但体育不是,你不得不承认,体育远没有娱乐那样的普世性,具有社会爆发力的事件屈指可数。体育说到底还是文化产业当中的细分领域,门槛不低且用户集中。

娱乐可以快,天然的门槛注定体育版权却只能慢。需要版权方进行一步步的精耕细作,扩大赛事的影响力,使得更多的用户热爱这项运动,参与其中。

更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专业化的运营团队,所以一项体育版权能不能物尽其用,很大程度上要看运营方的功力。

仅仅一个NBA版权腾讯就组建了上百人的运营团队,腾讯视频、腾讯新闻

1
查看完整版本: BAT体坛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