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很多人都在努力的学习,今天得到、明天TED。好像一天都没有停歇,但过段时间回头一看,啥都没学会,能力一点没提升,这就是俗称的伪学习,本文对比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谈谈如何掌握真知。
王阳明知行合一为什么我们学了很多知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类似的话在网上反复被提及,今天再次引用,只为解决一个影响重大的学习问题。
对于知识焦虑的一代,我们顶着各种压力,竞争对手从同学、同事、同行等已经晋升到了人工智能,以至我们很多人都不得不坚持学习、持续提升,希望能脱颖而出,改变命运。可郁闷的是,我们虽然非常努力,甚至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读书、听微课、看文章……但几年甚至十几年下来,发现自己还是那个老样子,好像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但生活依旧毫无变化。不是知识改变命运么?为什么我们的命运未见突破?
今天就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来给大家讲讲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并提供一些好方法。在王阳明看来,“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认为知行本身是一体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如果一个人学习了某样知识但并不懂得运用,在王阳明看来,等于他根本就没有学习。我用一个学网球的例子来举例,比如我们拿起一本教网球的书学习正手击球,书中讲得非常清楚,如何握拍、如何挥拍、如何击球等,我们细细看了,甚至还可以跟其他人讲解,但我们没有去练习,我们没有真正用网球拍去尝试正手击球,那我们算学会了么?现在很多人的学习就是这种状况,听了得到里面讲如何管理就仿佛自己懂了,好像给一个公司我们就可以立马运用,其实这就如同看书学网球一样,我们一点都没学会,但却以为什么都懂了。这种伪学习才是我们最大的误区,他满足了我们努力学习的主观愿望,却完全没有达到任何真正学习的效果。这样的知识,除了用来吹牛,啥作用都没有。
刻意练习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知识变成技能并不断提升呢?今天就用《刻意练习》中的方法给予大家一些建议。具体包括如下四个部分:
第一,明确目的
由于大多数人都深受传统教育影响,因此,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知识并不等于技能。传统教育让我们误以为,只要掌握知识,就能获得技能。结果很少人愿意去技校,大多都往大学挤。当这些人毕业进入职场,突然发现无法适应公司的要求,这也是目前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公司却又招不到人的主要原因。公司需要的是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人才,而大学培养的却是只懂得“知识”却没有技能的学生。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第一步就是,重新明确目的:学习能实际解决问题的技能。知识本身绝不是学习的目的,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其实是为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技能的学习跟知识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方式,目前研究发现,最适合发展技能的方式就是刻意练习。
第二,专注地投入
明确了目的,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专注地投入,其实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的练习,专注和投入都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的努力来练习,远比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效果好得多。很多高效学习者也反复强调了专注的重要性,因为学习一样技能,我们不仅仅是记住,更多的是要形成一种神经通路,技能的形成就如同肌肉的练习一样,久而久之是会在生理上产生变化的,有研究发现,通过长期练习而掌握某项技能的人,其脑部神经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需要我们专注地投入。这也是我之前的文章强调碎片化学习无法形成系统思维的主要原因。前面提到的网球学习例子也印证了这一点,知道是没用的,必须能做到,这需要你的神经系统及肌肉都发生改变。
第三,及时反馈
要做到有效的刻意练习,及时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通过及时反馈,我们才能纠正错误,让技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在脑神经乃至肌肉等相关部位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而要做到及时反馈,拥有一个优秀的老师或教练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他们才懂得成功的训练包含什么内容,而且能够在必要时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知识渊博的导师可以带着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然后渐渐创造在那一领域中期望的技能。最重要的是,优秀的导师可以为你提供宝贵的及时反馈。
如果我们无法找到这样的优秀老师,或者因为价格昂贵而无法承受,这个时候,书本或相关培训就是我们不得已的选择。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之中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比自己与专业作者的文章,找出差距,通过这种自己创造的及时反馈,让写作达到非常专业的水平。
第四,突破舒适区
关于刻意练习的最后一点,就是突破舒适区。任何一样技能,当我们初步掌握以后,就会进入舒适区,这个时候,我们就无法再提升。人们往往误以为,只要我们持续做就可以不断提升,但研究发现并非如此,如果你没有突破舒适区进行刻意练习,哪怕你再做十年同样的动作,你也会维持在原有的水平。因此,刻意练习绝对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如果你感觉舒服,那方法一定有误。刻意练习需要我们不断突破舒适区,去提升我们的技能。也就是,我们每次要将目标提高一点,虽然突破不多,但因为持续,效果非常明显。就拿我自己前段用来测试刻意练习效果的一个俯卧撑练习案例来说明。刚开始的时候,我设定了一个基本的目标,20个,别看这少少的20个,因为太久没做,完成得也非常辛苦。随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一次新的练习,我必须增加,哪怕只是增加一个。在最开始的几天,确实不容易,因为肌肉还未适应,且需要突破舒适区,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当做完一段时间后,发现慢慢竟然可以做到60个,这是我以前无法想象的,印象中自己年轻时的极限是50个。后来看到《刻意练习》中提到的俯卧撑吉尼斯世界纪录竟然是个,我突然好像打破了思维的局限,那天突然从60个突破到了80个,第二天竟然直接做了个,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刻意练习的威力。因此,希望高效提升,突破舒适区去进行刻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突破舒适区才能学习在学习这件事上,刻意练习与传统教育之间的重要区别是对能力与知识的着重点不同,也就是说,刻意练习强调你可以做什么,而传统教育强调你知道什么。这也回应了前面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学会了很多知识,却无法改变我们的命运,因为知道什么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能做什么。未来你知道的一定没有人工智能多,如果靠这个,我们会很快被替代。因此,改变我们的理念,将提升能力作为我们学习的目标,专注投入并突破舒适区进行刻意练习,相信这才是真正学习并改变命运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