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
宜劳作耕耘
博物馆,音乐厅,画廊,教堂,安静如死,保存着生命。
之一
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去,来的时候只带了两个箱子一个背包的东西,可如今整理出来,竟多出了一倍。
如此多东西,一时之间竟要决定它们的去留,我坐在地上,不免有些感伤。搬到这里时,屋子基本上空荡荡,经过日积月累的添置,如今满满当当了。
朋友和我说,都不要了吧,以后再买新的。对于她来说,这些东西是可以折算成钱的,既然可以折算成钱,那就说明它们是抽象的,是可以被代替的。而对于我来说,这些东西跟了我这么久,我对它们是有感情的,它们已经不能被还原成可数量化的钱了,每一样都很特别,而且有共同生活的气息,有回忆在里面。
于是我就想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我们总以为用钱去购物就是占有物的过程,但我现在想想,并不是这样。买回来的东西,其实在感情上并不是属于我的。只有在我使用它的时候,它才慢慢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才建立起一种归属的关系。我在整理旧物的时候发现,最难放弃的不是那些最贵的东西,而是跟了我最久的,最有回忆的东西。这件衣服是跟着我过来的,也没穿几次,但当初是真的很喜欢才买下的。小猪玩偶是来之后买的,天天被我抱着睡,塞不下也得带走。这副网球拍是参加俱乐部的时候买的,以后还会不会打网球还是个问题,可是心里却又舍不得。
之二
想到人生,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这一大堆身外之物之间的聚散缘分。当年哲学课,讲到海德格尔,并没有讲太多存在与时间,也没有讲太多形而上学之类的东西,或者说是讲了而我没听明白。唯一听明白了的那部分,讲的就是人与物的关系。老鞋匠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鞋子,农夫放在门口那双沾满泥巴的靴子,这些东西都是人存在的表现形式,正是因为有这些东西,人才避免成为抽象的轻飘飘的存在,才能够脚踏实地生活在大地上。通过物,通过制造物,人制造了自己。这是从马克思讲人的异化一路过来的思想传统,其中蕴涵了对资本主义和消费模式的深刻批判。如果说物都可以还原成钱,那么人也可以还原成钱,那么人和人之间就再没有区别,个人也就成为了原子化的存在。
一代美学大师木心其实也谈到过人与物。他曾写道“艺术的伟大,是一种无言的伟大,抵挡住百般亵渎诅咒,保护着随之而伟大的艺术家。博物馆,音乐厅,画廊,教堂,安静如死,保存着生命。纸、布、木头、乐器,都是死的,是这些死的物质、物体、物件保存着人哀怮的心,乃至智慧、情操、喜怒哀乐。诗和箴言,天大的隐私,地大的欲望——是死的东西保存了活的意志。上帝把地球恩惠了人类,孩子们,你们要爱惜啊。”
之三
有些东西当时不明白,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倒是五味杂陈。好比你走进一家店铺,玲琅满目,你走进,拿起一样,从那么多物中你挑选了它,从今以后,它成为你的一部分,你也成为了它的一部分。俗话说,缘起性空,如今才懂缘起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