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也称为肱骨外上髁炎,是肱骨外上髁部的慢性炎症,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3%,在手部工作为主的人中可达7%。主要临床表现为外上髁部疼痛,在患者做伸腕动作时加剧。目前,学界对网球肘的病因有很多争论,其中受到广泛认同的包括伸肌总腱起始部的损伤、环状韧带创伤性炎症变性、血管神经束的卡压等。因为病因不明确,针对网球肘的治疗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80%~90%的病人,网球肘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可以通过休息、力量练习、理疗、激素封闭等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无缓解,最终约1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以缓解疼痛。
1原因一、关节囊在远端与环状韧带存在结合,同时与桡侧腕短伸肌(extensorcarpiradialisbrevis,ECRB)也有薄纤维的结合,与ECRB的腱性结构无纤维关联。肘关节在做旋后及外翻时,外侧的韧带关节囊会受到切线方向和轴向的牵引,这一牵引过程中,由于与关节囊及桡侧副韧带(radialcollateralligaments,RCL)与环状韧带的关联,可能会导致环状韧带以及RCL和关节囊的撕裂,进而导致炎症的发生。
二、伸肌总腱的损伤是目前得到较为广泛公认的学说,大部分手术治疗也针对伸肌总腱。桡侧腕短伸肌的附着点小,但承担前臂伸肌群中最大的拉力,其起始部为腱性,血供差,损伤不易修复。因此,桡侧腕短伸肌为肱骨外上髁炎中最易受累及的肌腱,损伤实际上是无菌炎症的发展过程,经历“早期炎症反应”、“缺血性纤维退变”、“组织结构破坏”及“纤维化、钙化”等4个阶段,最终产生临床症状。
三、血管神经卡压是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机制假说之一。生理情况下无论是血管还是神经并不存在明显的卡压,血管、神经的卡压实际上是继发病变,肌腱损伤后发生炎症反应,形成粘连,进而卡压血管、神经。因此,血管神经束的卡压是一种继发的病变,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
2诊断网球肘通常通过症状和身体检查诊断。通过触诊外上髁突的疼痛、压痛、腕部伸展阻力、中指伸展阻力、腕部被动屈曲来确定。网球肘患者的初始检查很少需要影像学检查,但当症状持续存在时,为排除侧肘关节腔的其他异常和其他病理问题,仍需要一些影像学检查。沿肱骨外上髁近端的伸肌总腱的钙化可以作为网球肘的诊断依据。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正常肌腱的纤维为平行排列且无断裂。而当患有退行性肌腱病时,肌腱不均匀增厚且回声减弱。网球肘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腱内钙化、肌腱增厚、骨不规则、局灶性低回声区和弥漫异质性有关。磁共振成像可以帮助量化退行性肌腱病的程度。正常的肌腱显示低信号强度,而在大多数网球肘患者中会发现肌腱增厚且伸肌总腱的腱内信号强度增加。
3治疗网球肘会导致关节活动限制,主要临床表现为握力下降、功能活动下降、疼痛加剧,影响日常生活活动。网球肘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止痛治疗,大多数网球肘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后会有所改善,但一些患者可能会引发难以治愈的持续症状,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所以,需要选择适当的疗法来减轻症状和持续时间。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单一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治疗网球肘。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侵入性小、并发症风险小的方案。患有网球肘的患者需要避免进行过多或不习惯的运动,利用疼痛监测模型根据所经历的症状,对网球肘患者进行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指导,帮助患者设置合适的活动和活动量。在过度使用以及随后的退行性肌腱病发病时,在肌腱上施加的重复负荷超过其耐受能力后,可以通过降低组织受到的压力以及对患者的组织力量、灵活性和耐力重塑以提高组织质量来缓解症状。
手法治疗:(1)揉法: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托握住患侧前臂,另一手在肘外侧外上髁压痛处及前臂伸肌群施行回旋揉动,手法宜温和,反复施术3分钟,以局部温热感为佳,使前臂软组织处于松弛状态。(2)拨法: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托起患肘,用拇指指端按压在肱骨外上髁的伸肌总腱起点处,另一手握腕部,两手配合,作屈伸旋转肘关节动作5-7次。然后用拇指指端点按拨动伸肌总腱处的肌筋膜,松解伸肌腱附着点的粘连。手法不宜过重,以病人有酸胀感为宜。(3)摇法:术者一手固定患肢肘部,拇指置在肘外侧阿是穴,余指置于内侧;另一手握住前臂轻度外展,然后将肘关节顺时针方向摇动5至10次,再将患侧腕部夹于医者腋下进行牵引,同时,两手掌一起用力,在肘关节内外侧反复揉摩2分钟。(4)擦法:患者手臂下垂,术者双手掌面夹住患肢肘关节,从肘部向前臂来回搓擦移动,反复3-5次,以肌肉透热为宜。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5)理筋复位法:术者一手握住腕部掌侧,另一手掌顶握于肘部背侧,使肘关节屈曲、伸直交替进行,每到肘伸直位时,手掌用力向前推定,使肘关节过伸位,反复操作,当可听到“咯吱声”时,说明桡尺关节轴已对合。另外:网球肘患者患侧握力较健侧下降,患侧握力和三指捏力较疼痛前理论值下降明显,提示网球肘患者康复治疗时,在控制疼痛的基础上,除了重视握力的恢复,还要重视捏力的恢复,尤其是三指捏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