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项运动起源都是一种游戏,发展为竞技运动后就有了国际统一的规则,在规则范围内,各项运动在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激励下,推动了项目的发展。羽毛球运动也形成了“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快”的极致体现。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隔网的运动,与很多隔网运动一样都经历了“以底线为主”向更注重“网前争夺”的方向发展,例如:最典型的排球运动,网前扣球、拦网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网球、乒乓球、羽毛球从底线为主,越来越倾向于向网前的争夺,例如羽毛球从反手击球,发展为头顶击球;发后场球,发展为发网前球;随着防守能力的增强,杀、吊不结合网前的进攻也很难一招制胜!双打更是从“底线攻防型”,越来越向“中前场快速抢攻”,发接发前三拍和网前、中场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快”字不仅体现在步法的起动、移动和回动要“快”,还体现在击球时“出手要快”出手快就要去要“抢前点”、“抢高点”击球,在高水平对决中,“战术应变快”也是非常关键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狠”的极致体现。“狠”字简单理解或许就是在运用杀球、扑球、抽球等进攻技术大力击球就是狠。事实上在比赛中“狠”也是一种战术的运用,如何体现战术上的“狠”呢?例如进攻型选手,高、吊、杀,抢网前高点击球是他的特长,技术上“狠”已当之无愧。但,进攻已取得一定成效,如果仍按照常规节奏进攻,就很容易给对方“可乘之机”,随时实现攻防的转换。又如防守型选手,拉吊、防守是特长,“狠”字看起来有些不足,但为什么顶尖高手,多是“拉吊突击型”选手?这就是顶尖选手在战术“狠”字上运用到极致,在“狠”的时机上把握得好,不放弃任何一个进攻的时机,在进攻的节奏上把握好,时机到了,节奏快了,进攻才更有效!无论是进攻型选手还是防守型选手、无论是单打还是双打,“狠”的战术运用关键在“时机”和“节奏”的把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准”的极致体现。“准”在羽毛球运动中有很多理解,如“判断准”,尤其在抓对方球路时,预判更重要;其次是“落点准”,根据比赛的数据分析,在羽毛球比赛中很大比例都是失误失分,而落点不准造成出界是最重要的原因,此外,落点不准还体现在球的质量差,容易给对方提高进攻机会。所以,运动员们都从击球的线路、幅度、角度和力度等方面不断调整,在加强球拍对球的控制力同时提高落点的准确度。还有就是“战术运用准”,羽毛球是两人和四人参与的对抗性运动,在战术的运用方面既要根据双方技术特点、竞技状态进行初步的分析,在临场比赛中更是要及时分析对方的战术意图和运用,并尽快明确自己的应对措施,同时还要准确判断,有效的战术要坚持,不合适的战术要及时调整,尤其是在每球得分的赛制下,战机稍纵即逝,“战术运用准”才能及时把握战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活”的极致体现。“活”体现在羽毛球运动中,首先是“步法灵活”,羽毛球界曾流行一句“步法是基础”、“手法是关键”,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详细介绍了步法,其中步法关键关键是“变速”,因为羽毛球每个球移动距离都很短,尤其队员高个子选手,和双打选手,1-2步到位也常见,从准备、起动、移动、制动、回动过程中,“变速”是关键。“手法灵活”,也得到大家的共识。球类运动从击球点(或球的出手点)到落点,是从1点向多点的特性,一个击球点可以击出无数个落点的球,挥拍的线路、速率;击球时拍面的角度、拍头的角度都要根据预期落点进行调整,而击球瞬间手指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羽毛球动作一致性好、假动作多的选手,手的灵活性更高。最后,“战术运用活”无疑是“活”的极致体现!无论是进攻型选手、防守型选手还是拉吊突击型选手,在临场的战术运用方面一定要灵活多变,实力再强的选手只会一个战术,对手也有适应的时候,即使对方反手区是弱点,但一直打反手也能有可能为对手提供了进攻机会。只有加强临场的分析和预判及时调整战术,才能把握战局的主动权。
当今羽毛球界顶级高手都在追求这种极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