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论坛

首页 » 种类 » 常识 » 渝中在城市更新中书写人文相融新答卷
TUhjnbcbe - 2024/12/31 19:30:00
                            

大田湾体育场保护提升工程完工正式开放投用。

近年来,渝中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力有效提升民生工作温度,实实在在把惠民利民做到群众“心坎上”。近日,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保护提升工程、重庆珊瑚公园、曾家岩临崖步道二期工程等陆续完工,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向往,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再现西南大区传统风貌重塑城市文化脉络

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

保护提升工程焕新投用

大田湾体育场正式对市民游客投用。

“心情很激动,确实大变样,变得更大气、更漂亮了!”年12月30日,经过三年沉浸式封闭施工打造,重庆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保护提升工程正式开放投用,厚重的人文底蕴、开阔的景观视野、完善的功能配套,让人对本次“重逢”赞不绝口。

01

承载城市记忆

修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新亮相的大田湾体育场。

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位于渝中半岛人文中心核心地带,作为城市更新提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以“西南大区”传统风貌为特征的历史人文集中展示片区,承载了辉煌的城市记忆和深厚的历史情感。

据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为提振城市信心、造福人民群众,以“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为奋斗目标,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亲自主持,山城人民共同劳动参与,高标准建设大田湾体育场、劳动人民文化宫等标志性建筑,成为了重庆体育、文化的重要活动中心。

全新亮相的大田湾体育场。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甲级体育场,大田湾体育场见证了重庆体育乃至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国人追寻的“体育强国”梦,成为了一种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城市精神的象征。文化宫则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职工群众活动的重要阵地。

随着时代变迁,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设施功能滞后、公共空间品质不佳、文化形象削弱、市民共享疏离等问题日益凸显,亟待保护提升。

年,随着《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保护修缮方案》《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等方案的审定,整体工程启动实施。

02

补功能提品质

三大工程稳步实施协同推进

贺龙广场中轴文化通廊。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保护提升工程分为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文化宫文化风貌保护提升工程、贺龙广场(大田湾片区市政工程)三个部分推进实施。每个部分均有专业团队实施,既遵循整体提升风格,也注重各自特点发挥。

其中,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保护修缮大田湾体育场文物建筑,建设部分配套用房,打造“全民健身中心”;整治提升中轴文化风貌,建设生态体育公园;兼顾防灾避难,利用体育场内地下空间,配建必要地下车库,新增停车位个;优化周边交通组织,实现人车分离;文物修缮加固面积约平方米,含足球场、田径场、2.32万个看台座椅;新增篮球场5个、乒乓球台8个、网球场2个、气排球场1个、门球场2个。

经过保护提升后的文化宫片区。

文化宫文化风貌保护提升工程则更加注重文化传承。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完善人行出入口,增强文化宫开敞性;保护修缮文化宫大门、中统楼、红星亭展览馆等文物和历史建筑,整治其他建筑风貌,提升建筑内部设施品质;增建地下车库及联通道,新增停车位个,为缓解两路口周边停车难问题,新建地下停车库将对外开放,满足市民停车需求。

贺龙雕像见证着重庆城市飞跃发展。

贺龙广场位于大田湾体育场与文化宫中间地带,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劳动新路南支线米,劳动新路东行线米,劳动新路辅路75米,改造体育路米;新建车行地通道,实现地面广场文化通廊人车分离;在贺龙广场至文化宫中门区间新建一座长米、宽18米的人行天桥,串联大田湾体育场与文化宫;整治提升中轴(贺龙广场)文化通廊(面积约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为营造整体步行空间及提升文化中轴品质,人行天桥还配套修建两座扶梯和三个升降电梯,方便市民出行,同时统一采用具有沉稳、古朴、庄重的灰色系的芝麻黑、灰花岗石和灰色系洗米石,与大田湾片区、文化宫片区整体协调。中轴文化通廊在保留现有黄葛树等树木的基础上,统筹布置新栽榉树,并设置了休憩设施。

03

修旧如旧

还原地标当年风貌

大田湾体育场修复现场。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

在保护提升过程中,如何还原当年风貌特色,延续城市文脉是关键。对此,该片区保护提升紧扣“还原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文化中心,西南大区文化风貌廊道”的形象定位,以及保护传统风貌,提升共享品质,改善民生功能实施目标,格外注重修缮还原,恢复片区功能。

以文化宫为例,最中心的建筑要数文化宫大剧院。该建筑为钟形空间布局建筑,外观造型现代、简练、庄重、大气,是重庆西南大区建筑的重要代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要公共建筑典型的造型手法、建筑外观用材运用以及空间布局方式,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在保护提升过程中,我们通过相关的老图片资料,聘请专业雕塑家恢复了原设计在正立面的工农文化浮雕装饰。”重庆市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大剧院主体恢复斩假石面层,还恢复了文化宫大剧院外面两个火炬装饰,尽力还原原本的样貌。

大田湾体育场与市民“重逢”。

同样,大田湾体育场的碉楼、红墙、拱窗、白玉栏杆等元素充满浓郁的中国风和民族特征,其椭圆形的建筑平面又体现出与国际接轨的特点,呈现出较高的建筑价值。

“针对平方米的红墙墙体,我们在保证文物最小干预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了墙体加固措施,让红墙既达到恢复历史风貌的效果,也更加安全;看台保留了原有风格,主要是进行了修缮加固;两侧的碉楼重新修缮上漆,场内的2万余个座位,选用与原本颜色相近的灰色座椅重新安装翻新。”中建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用这种近乎严苛的修缮保护方式,重现体育场原貌,延续文脉,感知历史温度。

市民在贺龙广场悠闲散步。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如市民所期待的,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保护提升工程开放投用,必将进一步延续城市文脉、优化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色、改善城市环境,让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的风采,彰显出文化风貌片区的独特魅力。

重庆珊瑚公园正式开放

市民休闲娱乐又有好去处

改造提升后的重庆珊瑚公园。

年12月31日,重庆珊瑚公园经改造提升后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重庆滨江区域又一“打卡”新地标。

重庆珊瑚公园建成于年,是很多老重庆人儿时的记忆。因建成时间较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影响了公园整体的使用功能及生态性、景观性,无法满足市民的活动需求,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年,借着重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的契机,重庆珊瑚公园开始实施综合改造。如今,重庆珊瑚公园迎来了新生,在提升城市“颜值”的同时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在公园里能够找到更多“耍事”。

01

留文化

强调人文景观的参与性和体验感

重庆珊瑚公园全景。

重庆珊瑚公园是重庆直辖的一号工程,公园内的世纪光柱高41.8米,其顶部嵌有红色五角星,表面镶嵌着颗水晶球,呼应新重庆的万人口;光柱基座高3.14米,标注有新重庆的43个区市县及长江、嘉陵江两江具体位置……是一座与重庆直辖文化息息相关的公园。

“在改造提升中,重庆珊瑚公园以‘重庆直辖、新城变迁’为文化主题,通过清理修缮世纪光柱、活化城市舞台空间等景观亮点,强调人文景观的参与性和体验感,形成了公园特色地标。”重庆珊瑚公园改造提升项目组织单位、重庆市渝中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中心副经理邹亮介绍,希望改造提升后的重庆珊瑚公园能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了解重庆直辖的历史和文化。

重庆珊瑚公园中的景观建筑。

邹亮告诉记者,公园北侧还保留老黄桷树下的“时光花园”,以地面铺装为载体展示了自年以来渝中半岛、朝天门、解放碑3个区域不断变化的城市天际线,记录历史足迹,见证城市变迁,是公园内一处尺度适宜、四季有景,市民、游客观览休闲的重要节点。

02

添新景

构建开放共享城市滨水公园

市民带着孩子在重庆珊瑚公园中游玩。

改造提升后的重庆珊瑚公园拓展了公园与城市腹地、滨水空间的交通连接,拆除围墙打开公园边界,加强了与城市周边界面的渗透,构建成了一座开放共享的城市滨水公园。

“围墙拆除后,打破了珊瑚公园曾经见水不亲水的状态。”邹亮说,现在公园临江侧设置了3处出入口,连接着珊瑚坝消落区,沿着公园,漫步在滨江步道上,市民可以体验与长江的亲密接触。

重庆珊瑚公园中的休闲广场。

除此以外,改造提升中,通过重新梳理场地空间和交通流线,取消了原有中轴建筑,更新为2万平方米的“市民大草坪”,提升园内视线通透性、交通通达性和空间功能的复合性,并以江景、山景、城景为背景打造“城市之门”,形成大尺度观演空间,为公园内不定期举行大型表演活动提供了可能。同时,在江边、林下穿梭的宽1.5米、长米的蓝色健身环道,也为市民提供了散步、慢跑的运动场所。

“珊瑚公园改造提升,改到了我的心坎里。”市民陈女士表示,自己居住的地方距离重庆珊瑚公园不远,以后重庆珊瑚公园将会是她休闲娱乐的“主阵地”。

曾家岩临崖步道“亮相”

市民前来“打卡迎新”

曾家岩临崖步道起点处的壁画。

年12月31日,曾家岩临崖步道全线正式完工并对市民开放,渝中区再添一条集登山、休闲、健身、观景于一体的步道打卡地。

步道中的历史人文景观。

此次完工的是曾家岩临崖步道二期工程,范围从求精中学求新巷至文印中心中山四路入口之间,长度约0.6公里,投资约万元。据了解,曾家岩临崖步道全长约1.8公里,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范围为嘉东村至求精中学路段,长度约1.2公里,已于年完工。两期工程总投资约万元。

游客在游览步道途中拍摄黄桷古树。

渝中两江环绕、山势错落,步道建设依山傍水、树木掩映、各具特色。此次完工的曾家岩临崖步道以原有道路为基底,巧借居民楼道、崖间空地,将步道、平台、栈道掩映在自然山体之中。同时,步道采取植物美化、塑石弱化等手法,消减生硬的大面积水泥格构,有机保存崖、树、路等自然肌理。站在平台上,尽览江岸美景;穿行步道间,感受林间意趣……全面“亮相”的临崖步道让市民在爬坡上坎中切身感受山城的独特魅力,在穿楼踏崖间尽情领略嘉陵江畔的美丽风景。

步道巧借崖间空间,依山而建。

“在家门口给我们增添了一个滨江公园,大家都很满意,站在观景平台上,江岸美景尽收眼底。吃完饭出门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江岸美景,再好不过了。”居民陈福平说。

游客在步道的观景平台处拍照留念。

上清寺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曾家岩临崖步道通过把山脊线、历史记忆、江景等各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同时连接中山四路、嘉陵桥路、嘉滨路等多条主干道路,最终形成了1个大环线+3个小环线的慢行步道体系,成为临崖观江的游线、曲径通幽的步道、休憩漫步的花园、再现城市历史的底片。

原标题:《渝中:在城市更新中书写“人文相融”新答卷》

1
查看完整版本: 渝中在城市更新中书写人文相融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