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证券,张宝涵、张汪强、马卓群)
1.高性能碳纤维龙头供应商,下游需求饱满成长迅速
1.1.高端碳纤维核心供应商,实控人为行业领军人物
公司是国内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龙头供应商。中简科技成立于年4月28日,主要为承担科技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工程化”重点项目。年9月,公司经股份制改造变更为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生产,-年,公司先后开发成功ZT7、ZT8、ZT9及M40J等多系列碳纤维产品,多项课题被列入江苏省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年5月16日,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并于年11月入选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公司所生产碳纤维主要为高端、高性能型碳纤维产品。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开展研发制备工作,目前具备高强型ZT7系列(高于T级)、ZT8系列(T级)、ZT9系列(T/T级)和高模型ZM40J(M40J级)石墨纤维工程产业化能力,并陆续突破T、M55J和M60J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技术。其中,ZT7系列碳纤维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已被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公司已成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ZT7系列碳纤维产品的批量稳定供应商。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杨永岗和温月芳,二者为一致行动关系。根据年半年报,杨永岗直接持有公司3.09%的股份,持有常州华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0.08%、常州市中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63.34%的股份;温月芳直接持有公司1.77%的股份,持有常州华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0.08%、持有常州市中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30.91%的股份。
杨永岗、温月芳均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人物,技术背景深厚。杨永岗先生曾任山西煤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务,作为项目负责人曾数十次承担或完成国家“项目”、“项目”及中科院、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部委的科研项目,并于年12月入选中组部第二批“万人计划”(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温月芳女士曾在山西煤化所从事研究工作及学习,后在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担任教授职务,作为课题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曾承担了科技部、中科院、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多项科研项目。杨永岗现任公司董事长,温月芳现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总工程师,技术背景深厚,主导公司多项核心专利技术。
1.2.下游订单饱满,业绩快速增长
受益于下游航空航天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及公司不断提质增效,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呈增长趋势。-年公司营收自1.69亿元增长至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4.95%;归母净利润从1.10亿元增长至2.0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6.27%。其中,年公司营业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速减缓至5.72%,系主要客户对相关产品降价所致;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下降13.38%,主要系退税延后其他收益减少所致。H1公司以生产保供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挖潜提效,降低因价格变化带来的影响,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56.63%,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96.7%。
公司毛利率水平较高,盈利能力强。~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7.73%、79.61%、82.35%、83.89%,呈稳步增长趋势,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增加,产品规模效应显现;年公司毛利率下滑至77.08%,主要系公司与主要客户A经协商对产品价格下调所致。~年公司期间费用率虽有所波动,但净利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净利率分别为65.30%、56.68%、58.26%及59.65%。年由于降价影响毛利率承压及增值税退税延后影响其他收益,公司净利率下降至48.88%。H1随着千吨线稳定生产,期间费用率下降,净利率回升至58.61%。
细分产品中,高性能碳纤维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公司产品可进一步细分为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其中碳纤维织物是碳纤维进一步加工后的另一应用形式。高性能碳纤维一直是公司主营产品,~年营收占比达75%以上,碳纤维织物营收占比则随下游客户需求变化在10-25%区间波动。毛利率方面,年碳纤维织物毛利率略低于碳纤维,主要系公司碳纤维织物有部分外协,成本较高,年开始公司碳纤维织物均为自行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碳纤维织物与碳纤维毛利率基本相近,均维持在70%以上的较高水平。
2.2.碳纤维需求高速增长,航空航天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2.1.碳纤维力学性能优异,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碳纤维力学性能优异。碳纤维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特种纤维,由有机母体纤维在℃-℃的高温下及惰性气体氛围中分解、碳化而成。碳纤维力学性能优异,具备高强度、高模量的特点。碳纤维兼具碳材料固有的强抗拉力及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较小的密度也赋予其出色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能够满足减重、耐变形的需求。
由于性能优异,碳纤维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以及民用工业多个领域。碳纤维按力学性能可分为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高强高模型四类。东丽公司在行业中具有龙头地位,常将其产品编号作为行业标准,如T、T、M40、M55J等对应不同性能的碳纤维,将其与我国标准与牌号体系进行对应。按丝束大小碳纤维可分为大丝束(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K)和小丝束(每束碳纤维根数小于24K)两类。小丝束碳纤维性能及成本均较高,又被称为宇航级碳纤维,主要应用于国防军工、高技术领域及部分体育休闲用品,如飞机、导弹、火箭、卫星、钓鱼杆、高尔夫球杆及网球拍等。大丝束碳纤维性能及成本均较低,被称为工业级碳纤维,主要应用于多种民用工业领域,如风电、轨道交通、机电、土木建筑和能源等。
2.2.碳纤维需求快速提升,聚焦航空航天高端产业
我国碳纤维需求增速超全球,各应用领域市场空间广阔。碳纤维市场增长迅猛,据赛奥碳纤维,全球来看,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总量为11.8万吨,较年10.69万吨,增长10.4%,到年全球碳纤维消费量有望达到20万吨,5年复合增速为14.1%,到年全球碳纤维消费量预计为40万吨,-年复合增速约为14.9%。我国来看,年我国碳纤维总需求量为6.24万吨,较年的4.89万吨,同比增长27.7%,且预计在年我国碳纤维总需求有望达到15.9万吨,对应5年复合增速为26.3%。我国碳纤维需求增速超全球增速,随着技术进步,各应用领域市场空间广阔。
从应用端来看,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与全球仍有差距但发展潜力巨大。年全球碳纤维应用领域集中于风电叶片、体育休闲、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量占比分别为28%、15.7%和14%。年我国碳纤维应用领域则主要集中于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及碳碳复材,占比分别为36.1%、28.1及11.2%。我国碳纤维应用以民用工业领域为主,而在高端应用如航空航天领域,我国应用占比仅为3.2%,与全球14%的占比差距较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国产大飞机项目顺利落地,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应用潜力巨大。
2.2.1.军机迭代民机需求爬坡,航空领域碳纤维市场空间广阔
由于性能优异,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发展成为目前最重要的航空结构材料。与其他航空航天金属合金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比强度/模量更高,重量更轻,耐腐蚀性和抗疲劳寿命性更好及有效载荷更大等优点,在过去40年中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起初主要应用于飞机的非承力部件如飞机雷达罩、舱门、整流罩等,后来逐渐过渡到飞机尾翼的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及方向舵等一些非主要承力部件,例如法国幻影战斗机尾翼的设计就采用了复合材料。随着制备工艺及结构设计水平的进步,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始应用于飞机的主要承力部件。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航空结构材料,其用量成为衡量航空飞行器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三代机及四代机换装需求紧迫,新机型有望加速放量。根据WorldAirForce数据,年我国歼-7、歼-8为主的二代战机数量架,占比46.75%;以歼-10、歼-11/16、及歼-15为主的三代战机数量架,占比51.67%;而新型四代机战机歼-20仅有19架,占比1.58%。横向比较来看,美军当前已全部切换至三代(F-15、F-16、F/A-18)及以上战机,其中三代机占比82.62%,四代机占比17.38%。由此可见,我国存量战机中二代机占比仍处高位,换装需求较为紧迫,“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根据WorldAirForce,年我军二、三、四代战斗机合计架,仅为美军的55.76%,我们认为,我军新型号战机有望迎来加速放量阶段。
新机型复材占比不断增加,有望带动碳纤维需求量进一步提升。伴随新一代战机对隐身及减重要求进一步增加,复合材料用量占比不断增加,根据《航空复合材料技术》,年时,美军F-14A战机碳纤维复材用量仅有1%,到当前美军主战战机F-22与F-35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已经达到24%与36%,以隐身特性见长的B-2隐形轰炸机复材用量更是超过了50%,可见国外战机中复材用量占比呈增长趋势。根据产业信息网及智研咨询,我国二代战机中,歼-7复材占比3%;三代机中,歼-10复材占比6%,歼-11复材占比约为10%;四代机中,歼-20复材占比20%。虽我军新机型中复材用量已逐步增加,但与美军横向比较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下游主机厂看,以J-20、Z-20、Y-20等为代表的新机型逐步量产,其复合材料占比较原有机型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势必带动碳纤维需求量的进一步提升。
军机方面,受益于新机型加速放量及复材占比提升,碳纤维需求进一步增加,假设:1)数量方面,美国三代机保有量不变,四代机每年增加数量与年保持一致(85架);考虑到当前我国与美国军机数量及代次差距以及自身的代际更新需求,假定五年后我国三代机及四代机数量分别为美国的45%及40%;2)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占比为60%。基于以上假设,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战斗机碳纤维需求量合计为吨。
国产民机的发展有望为我国航空复材市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方面,C、CR等型号重量更大、复材用量占比更多,根据中国商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