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年1月6日,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体育总会在天河体育中心网球中心场召开年羊城运动汇总结大会。广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广州市体育总会主席欧阳资文及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体育总会相关负责人,相关赛事活动承办单位、支持单位、合作媒体等团队代表出席了会议。总结大会充分肯定了各单位的突出贡献,对年羊城运动汇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展望未来。
欧阳资文表示,“羊城运动汇”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体系的成功创立,为广州市全民健身活动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方向,为群众体育活动体系化、品牌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注入了新内涵,成功地将现有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整合升级,集合“市长杯”“户外运动节”“体育节”“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社会力量品牌”五大活动板块的各自优势,实现了受众人群、活动类型、区域资源等的互补。同时以“体育+”的形式推动活动内容纵深发展,赋能全民健身运动,优化赛事活动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短板,举办“办在市民身边,贴近市民需求”的优质体育活动,带动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为广州世界体育名城建设、广州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了体育力量。
欧阳资文强调,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冬奥会、亚运会、省运会年,“羊城运动汇”作为广州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及广州世界体育名城建设中的一张靓丽名片,更需不断迸发新活力,为此他强调三点希望:
一是提升品牌化建设。
小型多样情怀满,大众多元智慧臻。进一步统筹整合现有各系列赛事活动资源,丰富五大品牌内涵,发挥各区区位优势和社会组织行业优势,开展“一区一品”“一会一品”创建活动,举办展现地域风采、彰显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特色赛事活动。将弘扬“冠军精神”和赛事活动相结合,邀请广州籍奥运、世界冠军来到市民身边,让全民健身活动办在市民身边,倡议市民积极参与健身运动,提升“羊城运动汇”品牌效应。
二是提升赛事活动质量。
求变求新求特色,健身健美健全民。进一步创新办赛形式,促进“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以“线上+线下”等方式举办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将社会、企业等组织打造成熟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纳入“羊城运动汇”体系,特别是市民群众喜爱的新兴“网红”运动项目,让“羊城运动汇”提质增效;切实做好我市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1+3+1”工作要求和熔断机制,确保我市体育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三是强化赛事活动特色。
喜闻乐见天天赛,精彩纷呈惠广人。积极开展武术、太极、健身气功等民族传统运动,大力推广醒狮、龙舟、毽球等本土特色项目,将国潮文化和体育元素相结合,引入“羊城运动汇”活动体系,重点打造民族传统精品赛事;深挖“羊城运动汇”体育文化内涵,创新举办体育文创等活动,吸引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群体的积极参与,弘扬中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会上,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广州日报社分别从承办机构和媒体代表的角度分享了举办赛事和推广宣传的经验,为“羊城运动汇”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为激发各社会体育组织、媒体宣传机构参与赛事服务的积极性,总结大会还专门设置了颁奖环节,向获评积极贡献单位和热心支持单位颁发牌匾。
大会最后,广州市体育局及市体育总会等领导嘉宾共同启动了“全民迎冬奥、共享运动潮”按键,邀请广大市民朋友一起迎接北京冬奥会,为体育健儿喝彩,共享全民健身、全面健康的运动热潮!
整合升级,
打造优质多元的赛事活动体系
“羊城运动汇”创办于年4月,是广州体育全面整合现有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资源,创新办赛形式,打造崭新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体系,也是我市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建设世界体育名城、服务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年顺利安全举办了包括“市长杯”“户外运动节”“体育节”“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社会力量品牌”五个板块共余项系列赛事活动,10余名奥运世界冠军发出运动倡议,近5万市民直接报名参与,超万人次通过网络观赛,40余家国家、省、市媒体及自媒体平台展开跟踪宣传报道多次,超过万阅读流量,影响力辐射千万市民。
冠军同行,
星光闪耀助阵全民盛宴
每年的广州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都会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助阵这场全民盛宴,他们与现场市民展开互动,弘扬冠军文化、讲述冠军故事,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情。
在今年的羊城运动汇开幕式上,奥运冠军杨景辉向全市市民发出运动倡议,他与击剑奥运冠军雷声、羽毛球奥运冠军张洁雯、击剑世界冠军朱俊、高尔夫大满贯冠军冯珊珊、举重世界冠军刘秀华、蹼泳世界冠军吴笑慧、蹦床世界冠军蔡琪子、武术世界冠军黄光源等9名体育界知名人士担任“羊城运动汇”形象大使,为羊城运动汇“打CALL”,号召广大市民树立健身意识,建立体育爱好,坚持科学锻炼,共享生命活力。
运动场上,羽毛球奥运冠军张洁雯亮相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与民同乐,受到追捧;跳水奥运冠军杨景辉现身广州市体育节启动仪式,向市民传递崇尚健康、热爱运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世界冠军刘秀华、吴笑慧和蔡琪子携手出席羊城运动汇开幕式与市民一同体验各项趣味活动,感受全民健身运动的无限乐趣;射击世界冠军谭艳华出席激光射击体验活动,指导市民射击技术,推广普及射击运动……
复合打造,
山野滨海城市乡村尽在其中
广州地大脉搏,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深厚。年羊城运动汇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各区区位优势,举办展现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利用北部山区丰富的山地林业生态资源,举办山地自行车挑战赛、广清穿越徒步、亲子营地嘉年华、趣野露营等以运动体验、运动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户外运动品牌;利用南部湿地和滨海特色水域资源,举办“走读自然”海珠湿地徒步、帆船公开赛、帆船体验日活动、钓鱼公开赛等休闲运动;利用新城区的现代化城市景色,举办国际垂直马拉松公开赛、全国扁带公开赛、骑游花城活动、花城欢乐跑、城市铁人三项等彰显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特色赛事活动;利用老城区的人文历史景点,举办城际穿梭·城市定向挑战赛,用脚步沿着先人前行的方向,寻找城市中的红色印记,感受广府文化的深厚魅力。
小型多样,
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氛围浓厚
“羊城运动汇”充分依托我市体育社会组织项目齐全、专业性强的优势,大力普及推广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运动,球类竞技、技巧对抗、智力运动、技能展示、水上活动、康乐文体等6大类活动在全市各区轮番上演,从青少年羽毛球训练营、气排球邀请赛、乒乓球胶板达人赛等热门项目,到青少年高尔夫活动、激光枪射击体验、击剑邀请赛等“网红”运动;既有传统醒狮邀请赛、岭南武术文化周、太极拳比赛等民族传统运动,又有广场舞、台球、飞镖、保龄球、花毽、钓鱼、腕力公开赛等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还有无线电定向、棋牌类比赛等智力运动,乃至小金属地掷球亲子嘉年华、门球争霸赛等等,“羊城运动汇”的活动类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极大地推广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丰富了不同群体、不同爱好的市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性,营造出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线上线下,
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形式创新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上+线下”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新趋势。广州经近年的探索创新,已逐渐形成群众体育活动线上办的“云”模式,年羊城运动汇进一步探索“云赛事、云运动”的可能性,为减少人群聚集、保障赛事活动安全,通过线上参赛、线上领奖,线上观赛、线上评分,线上学习培训、线上领证等多种模式,举办了线上自行车挑战赛、线上跳绳挑战赛、羽毛球线上趣味视频征集、海珠线上运动达人赛、锦绣黄埔任我行线上徒步活动、线上棋赛、多种项目的线上培训等,为市民安全参加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新方向。
“云直播、云观赛”是年羊城运动汇提升市民参与体验的重要举措,广州市“市长杯”足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精品赛事均对标专业体育比赛要求,通过电视及网络直播、录播的方式向球迷朋友呈现赛场上的精彩对决。据统计,今年羊城运动汇各项赛事活动的累计在线观看超万人次,让未能前往赛场观赛的广大球迷过足“球瘾”。
体育惠民,
绿色公益迸发运动新活力
羊城运动汇汇聚了各类群众体育运动,也惠及了广大社群。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持续推进实施基础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的羊城运动汇·体育三下乡活动在黄埔区龙湖街道迳下村举行,市体育局向当地赠送了一批体育器材,市群众体育行业党委组织市属体育协会党员代表开展“体育惠民”先锋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向当地居民普及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体育进社区活动今年亦在番禺区、黄埔区、花都区、从化区和白云区5个社区举行,为当地社区居民带来了精彩有趣的群众体育活动。“清峰侠”清洁山野和户外安全宣导活动是羊城运动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年共组织了20余期巡山活动,近人次的志愿者们在广州近郊的凤凰山、火炉山、油麻山、六片山等休闲登山徒步路线上开展清洁山野志愿服务,倡导市民群众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呼吁广大市民大众、游客增强环保意识,共同守护身边的绿水青山。年羊城运动汇设有体育惠民课程,全年期九大项目免费体育培训班公开报名,由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的全民健身骨干和志愿服务队伍提供优质教学服务,超人次市民享受了惠民服务。
安全办赛,
高标准保障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为确保赛事安全有序开展,“羊城运动汇”各项赛事活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防护工作,落实市体育局“1+3+1”工作要求和熔断机制等各项安全及防疫措施,对参赛人员进行体温及健康码监测,所有活动均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顺利举办。广州市“市长杯”足球三人擂台赛、攀岩希望之星比赛等活动现场配备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为市民群众提供多重安全保障筑牢基础,高质量高标准保证赛事活动成功举行。此外,还积极开展了5期户外安全教育计划讲座、6期科学健身大讲堂、防溺水专题线上学堂等培训课程,让市民群众在运动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危机应对,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挽救生命、减少伤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通讯员:袁智斌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通讯员:黄晋文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