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12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北京“大水缸”,一位“护水使者”是这样炼成的》的报道。
刘永连骨子里有种作家情结。年轻时,他喜欢看书,喜欢琢磨人和事,喜欢惟妙惟肖地给人讲故事,更想着有机会把这些动人的故事诉诸笔端。
“笔头子比锄头沉!”
一次偶然,小说《地道战》的作者李克语重心长的一句话,让刘永连明白了作家的不易。既然“拎着锄头刨食儿”,索性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正是这份肯下功夫琢磨的劲头,让这名只有高中学历的山村青年总是在第一时间嗅到商机,不断闯出一条条生路。也让他在一次次闯荡中,对身边的人和事始终饱含深情。
在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距离密云水库直线距离不足米的“一亩三分地”里,27年来,刘永连和员工们做打夯机、小配件,也做网球拍、保龄球,也曾因为生产光盘,成为密云地区唯一的高科技企业。
刘永连(前)和护水员在密云水库边巡护。受访者供图
27年来,也恰恰因为这不足米的距离,让地处北京重要水源地核心位置的“一亩三分地”,发展一次次受挫,倒逼之下,又一次次转型。
企业最好时,刘永连给员工发密云地区最高的工资、最好的福利。
企业最差时,刘永连把房子抵押,四处借钱也要给员工发工资。
27年来,没有拖欠过员工一分钱的刘永连明白:“库区移民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不能看着大家没饭吃。”
年终表彰,总给员工颁奖的刘永连,第一次被披锦戴花,这是员工自发组织、自掏腰包,也要给“刘书记”的表彰。
“好人”是刘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