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视觉艺术中心线上课堂跟龙老师学画系列 [复制链接]

1#

龙念南老师在中国儿童中心视觉艺术中心教学40余年,对美育行业有着深刻的见解,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曾出版多部儿童美术教学专著,教育风格天然、真挚,渗透着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及独到的智慧,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望。他将高深的社会知识、理论知识融入到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中,使之具有趣味性、实用性,从而更适合于学习与传播。“跟着龙老师学画!”系列专题,通过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为小朋友们讲解美术中的各种知识,在这样的非常时期陪伴在小朋友身边!

很多人喜欢美术,可是又觉得美术很神秘。

“我没有天赋……”“我天生就不是画画的料……”这是最常听到的。

并没有什么“天赋”、“天生”和“不会”,只要“用思理以美化天物”咋地都可以的。而“美”本身的“思理”就没有定论,在美学家那儿早就打成一锅粥了。只要不把社会评论当回事儿,只要不触犯法律,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美术创作”。美术创作的关键不在“美”和“像”,第一关键其实是胆量,画不好还画不坏吗?不要问行不行、会不会,只要问肯不肯、敢不敢。不管在别人眼里“好”与“坏”,自己“自得其乐”的精神享受才是最重要的。“自得其乐”的精神享受就是用精神产品提高自己的快乐指数,而快乐指数绝对是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评定标准。

当然,要获得“享受”必然要“投入”。“美”可以任意解释,可是总不能“自欺欺人”吧?更何况“美术”里还有个不用解释都知道啥意思的“术”呢!这也是需要“投入”的。但是像谋生那样去“刻苦”肯定用不着。咋办?用“计谋”啊!老祖宗不是留下个“三十六计”吗?咱不妨拿来一用!

《三十六计》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这其中的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我们在面对“美术”似乎“无计可施”的时候,当然属于“劣势”,所以我们就从第三十六计“走为上”开始从后往前说!

上一集我们介绍了三十一计——美人计(上),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带来第三十一计——美人计(下)!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您看,原话里可没有“美人”,只是说如果对方兵力强大,要想方设法制服它的将帅。这其中就包括想方设法去腐蚀他,让他斗志衰退。“将弱”自然“兵颓”了。反正不管怎么说,既然咱们不够强势,完全可以利用多种手段,攻对方的弱点,顺势保存自己的实力,逐渐由弱变强。

换到美术上,咱们也不是真的要弄一大堆“美人”。在这儿同样说的是如何想方设法“腐蚀”欣赏者的大脑,以改变总是盯着“像”的眼睛。而使用的方法是啥呢?既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咱们就试试利用人们习惯的一些“美”的元素完美自己的作品。

利希滕斯坦作品

作者简介: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年10月出生于美国,读大学一直读到硕士,然后就在该大学当老师。边当老师边当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

利希滕斯坦说“系统地感知,就是艺术的一切。”意思就是说艺术家应该凭借自己的感知能力,在生活中意识到艺术潜能的存在,最后经过“移置”创作出新的作品。这种利用广大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作为元素进行艺术创作的方式被称为“波普艺术”或“大众艺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和美国。也就是说利希滕斯坦是“波普艺术”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美国波普艺术家之父”。所以他还有一句话说:“我的风格来自于连环漫画,但是主题完全不同。”当然,也有评论家说他是“美国最差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是“艺术界中一文不值的挪用品”。

利希滕斯坦的创作内容都是将美国老百姓喜欢的连环漫画做为基本题材,用颜料将它们放大描绘在巨大的画布上,这种放大不仅仅是一般的造型,就是连印刷产生的网点都不厌其烦地复制,为此还专门特制了一种上面打着整齐的小孔好把大片的小圆点有规则地画在画面上的金属雕版,有意模仿印刷工艺中的网点,以表明其放大的连环漫画的通俗文化色彩。成为他创作的一大特色,比如年创作的《或许》。

《或许》

后来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将许多艺术大师的作品抽象变形,演变成独具他自己风格的作品。

再后来他又画了一批有趣的镜子和一批独特的静物。

《女子第三号》

自己解读——我以运用线条的方式运用色彩,让色彩过渡简化,让原本有可能是红色的部分,变成真正的红色。但这种粗略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实际的颜色调整是借助操控尺寸、形状和排列方式达成的……另外,我也想让创作题材与情感淡漠且经过深思熟虑的绘画技巧形成对比。

欣赏了三位模范的作品,您有啥感受?是不是觉得似乎和“美人”无关?确实,这里的“美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人”,而是一种比喻——利用人们对美的欣赏习惯来完善自己的作品。

用啥方法呢?正好是三位模范各自一种——

1、添油加醋——在作品的形象里加入人们习惯的美丽形象,这正是高凤莲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并不难,就是利用漂亮的图案、花纹或其他可以作为内容细节的素材填充自己作品的细节。

首先是确定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基本造型,当然,这种造型可以自己描绘也可以利用自己能够表现的现成造型,关键是明确这是自己创作需要的。

然后根据内容细节的需要勾画或者选择合适的漂亮花纹或图案完成创作。

只要这些细节起到了美化画面有没有影响自己创作的想法。

2、顺其自然——把本来“疙疙瘩瘩”的形象或细节按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顺溜”,比亚兹莱就是这么做的。首先根据需要画出自己作品的内容,包括尽可能多的细节。

然后不管比例如何,内容是否复杂,把边缘线根据需要用曲线、直线给“整”“顺溜”。一般来说阴柔的内容多用曲线,刚阳的内容多用直线。细节觉得乱的地方进行归类,在少内容部分“作乱”的彻底删除,在多内容部分“作乱”的“抹黑”。

3、抓住时尚——利用人们喜欢的时尚元素创作自己的作品。一般来说,咱们创作的作品首先是给自己同时代人们欣赏的,而大多数人都喜欢当下流行的艺术形式,所以不妨借用一下其中的元素作为自己创作的形式,利希滕斯坦不就是如此吗?首先弄清楚自己要创做什么内容,然后寻找合适的流行元素组合出来。这个组合既可以只搬形象,也可以只用色彩,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必须是自己的,如果连表达的意思都搬过来就不是创作而是抄袭了,比如重庆有一位叫桔多淇的艺术家就用蔬菜重新创作了中外艺术大师的好多作品。

也许您会有疑问?这还是美术创作吗?如果总想着只有亲手画出来或做出来才是美术创作,上面这三招确实有些问题。可问题是,今天的美术创作,特别是绘画创作从有照相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摆脱外表“像”的功能了。这之前,为了外表的“像”,必须有高超的造型技巧,而现在,外表造型的“像”“咔嚓”一声就解决了,而且可以越来越不“专业”。所以二百年前就有人惊呼“绘画要死亡了!”可是今天绘画、美术、艺术都没有“死亡”,而且越来越丰富。在今天,只要是能够表达出自己艺术的感受,完全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只要这种形式没有违背法律。包括前面说到的,只要表达的是自己的意思,完全可以利用任何已有的或没有的表现形式。当然,别人是否认可您的表现形式是人家的自由。

如果您认可艺术不等同于一定要自己亲手去“像”,就说明您的艺术造诣提高了,咱们可以摆脱“败战计”升一级进入“并战计”了。

波普艺术(POPArt)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而后鼎盛于美国。“波普POP”既是英文棒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是Popular的缩写,意思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大众艺术”。年艺术家R.汉密尔顿在首届《这是明天》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幅利用流行图片剪裁拼贴的作品《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往常、如此丰富多采?》

《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往常、如此丰富多采?》

画面上有个握有印着“POP”字母的棒棒糖(也许是网球拍?)。从此,这种利用时尚和流行元素创作的作品被称为“波普艺术”。

很多波普艺术家像汉密尔顿或利希滕斯坦那样将现实生活中可看到的海报、标志、漫画、照片等进行分解、片段化、部分扩大、变色成为自己的作品,或者使用大量油画颜料堆出如浮雕般的效果,还有的采用日常生活用品实物与绘画组合在一起成为自己的作品。简单讲就是把日常生活的现实原貌带入艺术中,所以很多自认“正统”的人士认为“波普艺术”是粗糙、廉价、媚俗、模仿的产物,不应该是为艺术。而另外一些人认为它是对艺术的反叛,是对当下消费社会的一种嘲讽。

使用大量油画颜料堆出如浮雕般的效果

采用日常生活用品实物与绘画组合在一起成为自己的作品

下一集,三十计反客为主,未完待续...

三十计反客为主

将于近日发布,敬请期待哦

关于龙老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